主要工作需求/进展
[toc]
2022-03-01~2022-04-01
- 离线个性化融合版本5.1.0版本开发完成
- 搭建可以回归历史音库、技术的demo
- 修复多实例crash
2022-02-01~2022-03-01
- 离线引擎前端tn模块完成规则裁剪,集成tn模型,开发完成。串通pylib提交给算法同学进行评测。基于离线裁剪后的v5分支,完成相关自测,完善android,ios,以及嵌入式编译链
2022-01-01~2022-02-01
- 提测AI开放平台V3升级V4,解决QA测出的问题导致前端注音不准确的问题
- 提供多实例、ccic3的引擎库
- 熟悉离线引擎前端模块,将tn模型集成到离线前端
2021-12-01~2022-01-01
- 将tac + subgan支持打包成一个资源逻辑(1. 如果外部dat未设置spkid,styid,在合成单句时就不设置spkid,styid,反正需要设置)
- 发送top10000书籍时新增一个书籍类型字段,同3一起
- 将本次发送的top10000所有书的新增字段 频道_一级类目_二级类目 写到文件,存放到指定目录下统一发送
- 将性别、年龄模型未预测出来的手动添加一个默认值(性别为male;年龄为age_young)
- 离线引擎支持多实例
2021-11-01~2021-12-01
- 解决21磁盘空间不足问题,实现多个盘并存的问题
- 测试词典笔v3和v4的性能
- 开发解决csubgan音量较小的问题
- 开发ios、鸿蒙编译链」
- 性别年龄预测脚本串通
- 解决平台发送请求字段丢失bug
- 词典笔前端性能具体分析
- 离线TTS引擎4.9.0 AI开放平台纯英文需求(背景:开放平台离线引擎V3支持text资源和speech资源是纯英文的场景,可以完成纯英文合成,但离线引擎V4不支持text资源和speech资源是纯英文的场景,原因是无法正常初始化离线引擎,依赖中文...; 方案: 1. 使用中英混的text和speech资源,让离线引擎只合成英文,跳过中文。 步骤: 1.打包speech资源时在头部增加一个字段,主要用来标记当前speech音库是一个特殊的音库:纯英文合成;2. 在离线引擎根据音库当中的字段修改TTS_PARAM_BILINGUAL_TEXT_ENGLISH_MODE = 2,保证用户使用方式不变)
2021-10-01~2021-11-01
- 协助排查csubgan问题
- 搭建通用嵌入式编译链
- 小说资源生产自动化自测
- 协助排查csubgan效果问题,提测csubgan
- 排查csubgan因为stop引擎返回错误问题以及进度跳变问题
2021-09-01~2021-10-01
- 小说训练服务bug问题
- 离线引擎4.7.0完善代码,增加spec调整系数到配置当中
- 离线引擎4.7.0提测前内存检查、回归自测
- 离线引擎提测4.7.0
- 熟悉将Mac上的音库推到安卓手机上合成音频,再拉回来听效果
- 完善离线引擎代码,提测确定max/min_phone_thords
- 熟悉subgan模块代码
- 配合进行车联网模型压缩测试phone分片的阀值
- 排查 压测Meitron模型压缩版本离线合成随机切换发音人case,12小时出现56次报错-111 offline engine synthesize result not 0,的case,结论是该case是正常现象
- 根据提供的c_subgan相关新的houyi_score编一个安卓armv7a的bin,进行后期的性能测试
- 排查影响小说生产的bug,v3状态等
- 完成自动化、加速相关开发,准备测试
- 小说拉取资源方式改变
2021-08-01~2021-09-01
- 熟悉离线引擎tts-lyre模块代码
- 熟悉小说训练服务代码,串通小说训练自动化需求,确定开发方案
- 熟悉小说训练服务的平台侧代码
- 离线TTS引擎个性化模型压缩-车联网
- 组织开发引擎代码
- inference 阶段在声学模型后增加后处理模块调整uv阀值。
- 在后羿打分库的回调函数处根据中间结果prosody scale确定phone的帧数,并且增加最大帧、最小帧对phone帧数的判断
- 完善引擎4.7.0整个链路打通
- 模型压缩效果对齐
- 将sp_max_ms 和 tail_sil_max_ms调整到配置当中
- 小说训练服务搭建测试环境
2021-07-07~2021-08-01
- 熟悉离线引擎代码
- 熟悉小说训练服务
- 解决词典笔 don't 发音为do not的类的badcase问题
- 解决词典笔 friends' 形式的发音问题
- 建立打包纯英文文本资源流水线
- 小说训练服资源池模块多进程完成小说的下载切分、入池提速,提速约10倍
评论区